结节性甲状腺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为什么强调要从全身 [复制链接]

1#
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杜先生,50余岁。年12月31日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良性,检查甲状腺基本功能和甲状腺抗体都正常,年1月寻求中医治疗。杜先生初诊时最显著的临床症状是咽喉部的不适感,表现为咽部异物感、肿胀感,类似有痰堵在咽喉部的感觉,上不来也下不去,平时还特别容易疲惫,情绪不稳定,容易着急发火。经过咽部不适、疲乏、情绪波动的中药治疗,疗效非常显著且快速,2周复诊时症状明显缓解。此后,杜先生间断复诊并进行中药治疗。咽部不适感消失,体力基本恢复正常,情绪明显好转。大概6个月的时候,复查超声提示甲状腺结节的体积与年底相比较,明显缩小!第二个案例:刘女士,60余岁,甲状腺髓样癌术后复发,降钙素显著升高,同时合并严重的临床症状:严重疲乏,重到有时都难以下床;心慌、心悸明显,腹泻。刘女士就诊时面临的两大问题是:1.优甲乐不能耐受,略微增加剂量服用之后就会出现严重的心慌症状;2.临床症状明显,生活质量严重降低,无法耐受或接受后续的靶向治疗。后来,在优甲乐维持原有剂量的基础上中药治疗了一段时间,刘女士乏力症状明显的好转,医院就诊,心悸的症状明显好转,并能进行靶向治疗,与中医药相联合。在既往认知中,我们常常认为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肿瘤大多是甲状腺局部的疾病,并不会出现全身的症状。但是在日常临床诊疗中并不是这样的,那它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一项国外研究发现,甲状腺结节的人群具有显著的情绪类临床表现,并且发生率明显高于没有结节的人群,这说明甲状腺系统疾病与情绪类临床不适症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一项国外研究,研究对象主要是甲状腺癌术后的患者,观察他们在活动能力、活动欲望等方面的表现,结果显示:进行了甲状腺肿瘤病灶切除,患者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仍然表现为明显的疲劳症状,包括身体状态方面的疲乏,以及精神方面的疲乏。其实,临床发现,甲状腺疾病,包括甲状腺肿瘤人群,常见的临床表现并不仅仅是情绪不佳和疲劳乏力,还包括咽部不适感、睡眠不佳、胃肠功能紊乱,女性的月经紊乱、潮热汗出以及下肢的可凹性水肿等。从器官角度来看,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仅仅是局部的病变,为什么会出现全身的临床不适症状呢?甲状腺在中国古代成为“靥”,是人体整体的一部分,甲状腺局部的病变,往往是全身集体内环境紊乱的局部表现,我们成为靥本相应,因此,从全身的角度切入,去思考、去诊治甲状腺系统疾病、甲状腺肿瘤,则是真真正正切入了其深层次的核心的内在规律。再回到最初的这两个案例,都是从甲状腺疾病是全身内环境紊乱的一种表现的角度切入去进行治疗,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