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专门病名,多数医家主张将甲减归属于“虚劳”“虚损”“瘿瘤”等范畴。甲减的基本病因一般是素体阳虚兼情志内伤所致;其病机是肾阳虚衰,命火不足,或兼脾阳不足,或兼心阳不足;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4脏。大量临床实验表明,中医药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具有简便廉验,无毒副作用,安全性高的特点,相比于单纯用西医常规治疗有明显的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现临床上西医主要采取补充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通常需要终生服药,但患者依从性差,临床补充甲状腺素不宜过快、剂量不宜过大,否则容易诱发心脏病。中医可以运用中药、针灸、穴位敷贴、药膳等治疗方法,在减轻患者症状、提高免疫能力、减少服药时间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有学者认为,甲状腺与肝有密切的联系。甲状腺所在解剖部位在肝经的循行上,“经络所过,主治所及”,所以本病与肝脏密切相关。肝主疏泄,藏魂,如肝失条达,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易致肝经为之病,甲状腺疾病由此而发,肝郁贯穿整个疾病始终。随着社会生活节律加快,工作压力增大,药物治疗不当造成的成年性甲减患者不断增加,在早期常常出现心烦易怒、胸胁胀满、哽咽不适等肝郁气滞之症,所以此类证型的患者应采取疏肝解郁,散结消瘿的治法。
针灸治疗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的作用。灸法主要以艾叶为主要材料,点燃后熏灼或熏熨于体表一定穴位,通过输穴作用调整经络脏腑功能以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其温热效应和非热效应都可减轻甲减症状。
冬病夏治中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穴位贴敷,与现代医学的“透皮给药系统”有相似之处,现代研究发现,药物贴敷后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营养。中药穴位敷贴可以改善甲减患者残存甲状腺组织的分泌功能。
中医药膳疗法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有“医食同源”之说,历史悠久。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说过:“君子有疾,期先命食以疗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华素芬认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应多吃温阳食品,如胡桃肉、羊肉、羊肾、狗肉、鹿肉等,日常饮食中应多配海带、海藻等海产品。
中医可采用补肾助阳,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等方法来治疗,目前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多为中药方剂联合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取得很大的临床疗效,但是在具体原理方面仍未有定论,中药的众多成分不确定,针灸的具体原理也不明确。同时,对甲减的中医辨证分型没有统一的标准,缺乏科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笔者认为在日后的临床和研究当中,应根据大样本采集数据,进行临床观察。同时中医疗法对其他系统的作用从而影响到甲状腺激素的水平应列入研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