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CHENGKT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破除偏见!虽然都是甲亢,但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甲亢才不等于变瘦呢!
由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引起的高代谢综合征,体重减轻是许多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的常见主诉。然而,临床上不时遇到体重无明显减轻甚至还会增加的甲亢患者。
这对于希望借着甲亢的“东风”顺道减肥的患者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那么,别人能靠甲亢减肥,为何体重秤却无情地说你胖了呢?
甲亢与体重变化
临床实践中,当患者发生非预期的体重减轻时,尤其是伴有心悸、焦虑、烦躁、出汗和震颤等典型症状的患者,临床医生常会考虑甲亢的可能性。
在未经治疗的甲亢患者中,67~90%出现体重下降。在首次甲亢治疗开始时,患者的平均体重比发病前体重大致减轻16%[1-3]。
在一项研究中,因甲亢初次就医时,不同性别的患者中体重正常(BMI为18.5–25.0kg/m2)和体重不足(BMI<18.5kg/m2)的比例如下表所示[3]。
然而,体重减轻并非甲亢永恒的主旋律,大约10%的甲亢患者可出现体重增加[1],有时甚至可出现超重或肥胖。体重增加可能是在甲亢的治疗、患者本身的饮食和卡路里摄入以及甲亢的病情转归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甲亢治疗与体重增加
甲亢引起体重减轻的机制在于甲状腺激素增加所致的基础代谢率升高,但甲亢治疗后随着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回落,激素对代谢率的作用将逐渐消退。因此,不难理解甲亢治疗后患者的体重可能随之增加,并且甲亢治疗可能“矫枉过正”而导致肥胖风险升高,这在经治疗后恢复的严重甲亢患者身上更为明显。
在接受不同甲亢治疗方案后的早期阶段,患者的体重就可能逐渐增加,治疗后1年体重可增加5~10kg,后续治疗阶段体重同样可能持续增加[1]。在一项研究中,治疗2年后甲亢患者的肥胖比例的增加幅度甚至高达32%[4]。
在英国一项对例甲亢患者随访平均23个月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中,甲亢治疗期间,甲亢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6.0kg,体重增加超过5%和10%的比例分别为65%、38%。男性(8.0kg)比女性(5.5kg)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更大。与普通人群相比,男性和女性患者发生肥胖的风险分别增加70%、30%[3]。
此外,既往肥胖病史、Graves病引起的甲亢和随访时间也可能是体重增加的预测因子[5]。
不同甲亢治疗方案与体重增加
甲亢的治疗主要包括口服抗甲状腺药物、碘治疗或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是这些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甲减是体重增加的另一常见原因。
▌口服抗甲状腺药物
研究显示,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患者的体重显著增加,尤其是在最初的6个月内。在治疗和随访接近2年期间,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5.4kg,口服药物治疗后“矫枉过正”效应较为突出,因此肥胖风险增加。
▌碘治疗
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和减退的患者的体重分别平均增加5.2kg、7.1kg。与仅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相比,碘治疗后甲减的患者的体重增加幅度更大。然而,碘治疗后甲状腺功能正常的患者与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者的体重增加无明显差异[3]。
▌甲状腺切除术
另一项研究显示,与接受其他治疗的患者相比,甲状腺切除术后患者的体重增加更为明显。在为期至少半年的随访中,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患者的体重平均增加10.27kg[5]。
然而,前述研究的样本量较少。年HuynhCN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与Meta分析显示,对名患者平均随访23.8个月,整体而言,患者的体重仅增加2.13kg,年龄与体重变化呈负相关[6]。由此可见,接受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仅有轻微的体重增加,这也可能与不同研究中涉及的人种、随访时间和手术适应症存在差异有关。
不同甲亢病因与体重增加
与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或其他不明病因引起的甲亢相比,治疗后的Graves病甲亢患者的体重增加更为明显。这可能与Graves病患者的游离T4水平较高有关[3]。
Graves病的治疗与体重增加的相关性亦常见于儿童患者,许多儿童在治疗期间出现超重或肥胖,其危险因素包括甲亢的严重程度、碘治疗的时间以及年龄[7]。
甲亢患者食欲亢进与体重增加
食欲亢进和多食善饥是甲亢患者的典型消化道表现,食欲亢进导致患者的每日卡路里摄入增加约kcal,这可能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激活有关[1]。
综上所述,甲亢对体重的影响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并非所有患者都能实现“靠甲亢减肥”的美好愿望。甲亢的病因、病情严重程度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均可能与甲亢患者的体重增加有关,尤其是碘治疗后甲减的患者更易出现体重增加且增加幅度更大。因此甲亢的治疗亦与肥胖风险有关。
上述结论给临床医生的提示是,临床实践中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