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甲状腺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总医院核医学科用前沿医学搭建精准诊疗平台
TUhjnbcbe - 2025/5/16 18:24:00

「本文来源:平顶山晚报」

说起核技术,总让人心头一紧。殊不知,在医学领域,核技术已经成为诊断、治疗和研究疾病的一门新兴学科。

“核医学利用放射性核素所释放的射线诊断、治疗疾病,是医院诊断及治疗技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平医院(医院)核医学科副主任王朝栋告诉笔者,公众对核医学了解不多,甚至会因为一些误解产生不必要的恐惧。

“实际上,医学上使用的‘核’与核武器中的‘核’是完全不同的。”王朝栋解释道,核医学所用的辐射量通过了严格论证和科学研究,不管是静脉注射还是口服放射性核素,其在人体内是会不断衰变减少的,再加上新陈代谢还会加速它排出体外。核医学常规使用的放射性核素在人体内一般只存在24小时,辐射量甚至比普通CT还要少,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我们跟射线、患者打了这么多年交道,接收到的辐射剂量也是微乎其微的。”王朝栋表示,“大家大可不必谈‘核’色变。”

A

并不都是“拍片子”的硬“核”科室的别样不同

核医学科与放射科大有不同。很多人分不清放射科和核医学科,觉得都是拍片子的。殊不知,这两个科室拍的片子大有不同。

王朝栋解释,X线、CT、磁共振、超声等多是解剖影像,出自放射科和超声科,主要了解骨头、组织、器官的结构变化。而核医学检查,比如PET-CT、SPECT/CT等属于功能影像,可以了解心脏、脑、肝胆肾、甲状腺等器官的功能,甚至检测血流情况,以及更深入地检查淋巴、骨肿瘤的情况。

对于常规检查不能发现或无法确诊的疑难疾病,尤其对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脑功能性等疾病的早期诊断、疗效评估方面,通过这些彩色的核医学影像,可以有效避免误诊、漏诊,为患者治疗找出受益最大的方案。

除了拍片子,核医学科在体外分析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年来,受到很多患者追捧的“肿瘤标志物筛查”医院核医学科开设的检测项目。另外,激素检测、免疫检测等核医学体外分析项目均为准确性、溯源性高的检查项目,在疾病的早期诊断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B

“生命雷达”PET-CT引领精准、前沿影像诊疗

年,总医院系全市首家引进PET-CT的,为鹰城核医学发展书就浓墨重彩的一笔。“分子影像”四个字概括了PET-CT的卓然不群。它从分子水平追踪人体组织的功能与代谢信息,通过一次检查就可以完成全身显像,堪称“生命雷达”。

医院核医学科,家住湛河区的78岁患者刘先生频频竖起大拇指。去年8月,老人无意间发现右侧颈部多发包块,随着包块增多、变大,老人的心越悬越高。在医院里,颈部淋巴结活检确诊老人为(右颈部)淋巴结转移性低分化癌,建议进一步查找肿瘤原发灶。然而,CT、超声做了个遍,依然不能判定原发灶。

多番打听下,老人得知PET-CT不仅能甄别肿瘤的良恶性、发现原发灶,甚至对后续治疗也能做出评估。他医院核医学科进行检查。一次全身扫描下来,隐匿于右侧腮腺的肿瘤原发灶终于“现形”。随着病情的确定,PET-CT精准的分子代谢诊断为下一步治疗指明了方向,经过多学科联合治疗,老人病情逐步稳定。

王朝栋说,PET-CT除了具有对肿瘤进行早期诊断及分期、鉴别肿瘤有无复发、指导肿瘤的治疗方案和评价疗效、癫痫灶的定位等常规功能,还能为临床提供心肌代谢显像,有助于了解冠心病严重程度、心肌活性及对心脏手术的疗效。此外,PET-CT还在移位甲状腺、骨扫描、肾动态显像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诊断及评估病情的优势。

“总的来说,PET-CT的价值无可取代,在医学领域,我们说PET-CT的出现是一场革命。”王朝栋说,PET-CT通过一次显像就能获得全身整体状况,免去了多项检查,对于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C

神奇的药水和粒子润物细无声的“核”力量

核医学还有一个强大功能——治病。目前最为人熟知的就是用神奇的药水——碘治疗甲亢疾病。

据王朝栋介绍,采用口服碘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甲亢的首选,也是最终治疗手段。患者喝下无色无味的液体碘,体内就像是有了一颗“小太阳”,持续发出射线直指病灶。一般治疗3到6个月,症状就能得到缓解,总体治疗有效率约为90%。因此,碘治疗被称为“不开刀、不流血的内切除术”。

作为全市最早开展核素治疗的病区,总医院核医学科设备齐全、操作规范。目前,核医学科开展的核素治疗项目有碘治疗甲亢、分化型甲状腺癌,锶89治疗骨转移,碘粒子治疗中晚期实体恶性肿瘤等。另外,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早期股骨头坏死等也有很好疗效。(李莹)

1
查看完整版本: 总医院核医学科用前沿医学搭建精准诊疗平台